《海豚灣》海報。2003年10月,日本太地町,動物保護組織“偷拍”的捕殺海豚的場景,海水已被血染成紅色。《海豚灣》後全球一度掀起反捕殺海豚的抗議潮,圖為菲律賓動物保護主義者在日本駐菲大使館前。2014年1月20日,太地町,一群寬吻海豚被包圍在海灣中,漁民正在篩選。
  ■ 編者按
  繼紀錄電影《海豚灣》後,日本小漁村太地町屠殺海豚再一次因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肯尼迪的批判而受到關註。
  有評論稱《海豚灣》其實是日美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與對抗。日美第一次意識形態交鋒發生在160年前的7月9日,當時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著四艘軍艦駛入江戶海灣,用炮火敲開日本國門。日本人沒見過全身黑甲的軍艦,將其稱為“黑船”。
  美國到來的理由之一是為了鯨魚這一戰略資源,在石油技術還不成熟的19世紀中期,鯨油是最好的燃燒用油。但這本應讓日本人害怕的“黑船來航”更多地被日本人津津樂道,每年7月9日都會舉行活動慶祝“開國”。
  不知道海豚引起的意識形態之爭是否會成為第二次的“黑船來航”。
  為什麼殺海豚?
  當地“土豪”發明圍獵方式
  每年11月,太地町會舉辦“鯨魚節”,內容包括以鯨魚為主題的歌舞節目,路邊攤販賣燒烤的鯨魚肉和海豚肉等。被問到為什麼吃海豚肉時,一名帶著孩子的當地女性說:“長久以來的飲食文化,吃(鯨魚肉)是很正常的事情。”
  和歌山縣太地町,是日本本州島東臨太平洋的一個小漁村,總人口不到3200人。
  自《海豚灣》揭露當地圍獵海豚的血腥過程後,每年捕魚季節一到,漁港邊就會出現很多倡導動物保護的西方面孔,他們拿著攝像機和漁民對峙,要求漁民停止對海豚的屠殺。
  作為最後一個保留著日本圍獵海豚“習俗”的地方,今年又有數百頭海豚被趕入海灣,每當圍獵發生時,海水會染成血紅色。
  為何在一個現代的文明國家,還保存著近乎蠻荒的傳統習俗?
  當地觀光網站介紹,太地町是“古式捕鯨法”發源地,江戶時期,當地一家姓和田的大戶人家發明以集體圍獵方式來捕獵鯨類,這是他們現在圍獵海豚方式的前身。據當地史冊記載,圍獵海豚從1933年開始,而《海豚灣》中那樣將大海染成紅色的方式從上世紀60年代末才開始。
  太地町殺死的海豚主要向一些超市提供海豚肉。現代捕殺海豚的用途主要還是食用,活捉的被送到水族館用於表演或研究。也有的地方曾出現為“消除害獸”而進行捕殺。日本西南海港壹岐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對海豚進行大規模圍獵捕殺,為不讓近海的海豚吃掉另一種味道鮮美的海魚,影響當地漁業。但由於壹岐沒吃海豚的習慣,大部分海豚被碾碎後當成飼料或者肥料。二戰後的日本,曾因糧食短缺而用鯨類的肉來補充蛋白質,現在雖然海豚肉並不受歡迎,但是一些超市還能買到。
  誰在保護海豚?
  大使、“拉拉隊長”和拳王
  “捕豚季”從前一年的9月到翌年3月,2010年“捕豚季”,在一次圍獵結束後,海洋保護者協會成員在海邊撒下米和酒,像一個儀式,他說:“為了漁民們犯下的罪孽”。海洋保護者協會是一個以保護海洋生物為主旨的NGO,成員多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
  去年11月上任的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肯尼迪18日在推特上發帖,“圍捕海豚是不人道的,我深感憂慮”,此後美國白宮也支持了卡羅琳的說法。太地町反應強烈,漁業官員說希望邀請大使來看看他們圍捕海豚的方法是“人道的”。
  挪威人約翰妮也是去年11月來到日本的,她是環保組織“海洋保護者協會”成員。這是約翰妮第四次前往太地町,她說第一次來這是2010年,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海豚被屠殺。
  圍獵當天,數艘漁船一起出海尋找海豚群,按慣例最先發現的人還能獲得獎勵,隨後漁民們用大棒拍打水面,將海豚趕往網內,待到次日,激動的海豚安靜下來,再被趕到淺水區,在行動受限的同時他們的脊椎被切斷。日方稱切斷脊椎是“更人道”的方式,不會像以前割開喉部的方法那麼血腥,海豚承受的痛苦也較少。
  約翰妮說,“我希望所有的海豚都能自由,這是我在太地町的原因”。太地町還留下過許多歐美名人的足跡,前槍炮與玫瑰樂隊鼓手馬特·所羅姆在推特中跟帖表達對肯尼迪大使的支持,他說自己曾去過太地町。
  此外,因美劇《英雄》而走紅的“拉拉隊長”海頓·潘妮蒂爾多次前往當地試圖拯救海豚,前世界拳王、烏克蘭反對黨領袖克裡琴科2010年也曾前往當地抗議。
  與挪威捕鯨業有打交道經驗的約翰妮也認為,最直接阻止海豚被殺的方式就是嚮日本政府和捕殺者施壓。今年約翰妮的任務是監視太地町漁民動向,向他們發表演說,散髮傳單,但往往收效甚微。
  海洋保護者協會在主頁記錄下幾乎每天他們看到的圍獵狀況,每天一大早他們驅車趕往當地漁港,拍下漁民捕獵海豚的影像。
  為什麼日本不住手?
  殺戮不停爭議難止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Facebook也成為爭議交鋒之陣地,在一篇“正在訪問莫桑比克”的留言下,支持與反對日本捕豚的網友開始“掐架”,反對者說“停止野蠻的屠殺”,也有人認為“將這變成針對全日本人的意見很不公平”。
  2010年11月,日方與環保組織之間曾進行兩個小時的意見交換會。會後町長三軒一高表示,雙方的觀點“相差180度”,根本談不到一起。一名當地漁民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說,“這種衝突如果升級,肯定會打起來。”另一名漁民說:“最受不了的是,他們還偷拍捕獵的過程,難道不是為了掙錢嗎?”
  據2009年的數據,當地不到3200人的居民中漁民就有465人。當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漁業關係者說:“這個鄉下地方也沒有很大的產業,來看看就知道,很多的漁夫指這個過活。”轉業的案例並不是沒有,家住富戶漁港、家族三代都是漁夫的石井泉因在獵殺時看到海豚的眼淚,而決定不再殺戮,轉行給游客做海豚導游。不過轉業後,石井泉因收入來源減少,生活拮据。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近日在反駁肯尼迪大使時稱,“捕獵海豚是日本的一項傳統捕獵活動,基於日本漁業法進行。此外日本一直在執行國際捕鯨控制條例,但其中並未將海豚包含在內。”
  三軒一高也表示,“當地人以捕魚為生,他們只是在行使自己捕魚的權利”。約翰·列儂的遺孀大野洋子曾表示,太地町的漁民對一邊倒的指責感到憤怒可以理解,但漁民並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對海豚和世界造成多大傷害。“漁民應從一個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給世界上其他國家和他們的孩子多一個討厭日本、討厭日本人的理由。”
  20日,圍獵海豚還是照常進行了。海洋保護者協會稱,2013年9月以來的“捕豚季”,已有超過1200只海豚被趕進“海豚灣”,600多只海豚被殺,149只海豚被俘獲。
  本版撰文/新京報記者 張穎倩 韓旭陽  (原標題:日本人為什麼圍獵海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51neqn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